简述生物反馈疗法技术的原理

楼主  收藏   举报   帖子创建时间:  2017-09-05 14:43 回复:0 关注量:141
核心提示:人的神经系统有两种:一种是随意的或躯体性神经系统,控制骨骼肌的运动;另一种是不随意的或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心、血管、胃、内分泌腺等内脏器官的活动。对于传统上认为不能随意控制的内脏器官,由于生物反馈仪器能将这些器官活动的信号加以放大,并转化为眼、耳能感知到的视觉、听觉信号,人就可能觉察这些内脏器官的机能状态与矫正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一)生物反馈疗法的宏观定义

“反馈”这一概念为许多学科所使用。心理学上是指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了解。“我希望得到反馈”,这句话表示主体希望了解别人对自己的意见、行为的看法。神经学上是指大脑中枢根据来自神经末稍感受器的传入冲动,调整身体运动器官的活动与动作。机械、电子系统中,指连接输入和输出以调节机器运转的一种自动化手段。例如,电子恒温器就是根据环境温度、控制加热系统,使温度保持恒定的一种装置;只有依据反馈信息,才能正确地升温或降温。人对一切身体过程和活动的调节之所以成为可能,是由于无数复杂的反馈回路的相互作用。例如,温度变化时引起的出汗反应;身体受伤时或不舒适时引起的痛反应;光线加强、减弱时瞳孔的调节。这些都是反馈过程。也有不少生理过程,变化缓慢或生物电反应微弱,不能被我们直接觉察到。生物反馈技术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在本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和医疗技术。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张建奎
Schwartz教授在综合以往各种不同的定义之后,对生物反馈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定义:生物反馈是采用一系列的治疗步骤,利用电子仪器准确测定神经-肌肉和自主神经系统的正常和异常活动状况,并把这些信息有选择地放大成视觉和听觉信号,然后反馈给受试者。专业人员的目的是帮助受试者逐步了解原来并不为他(她)自己所感知的机体状况的变化过程,通过学习与控制仪器所提供的外部反馈信号,从而学会自我调节内部心理生理变化,达到治疗和预防特定疾病的目的。

(二)生物反馈治疗技术原理

人的神经系统有两种:一种是随意的或躯体性神经系统,控制骨骼肌的运动;另一种是不随意的或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心、血管、胃、内分泌腺等内脏器官的活动。对于传统上认为不能随意控制的内脏器官,由于生物反馈仪器能将这些器官活动的信号加以放大,并转化为眼、耳能感知到的视觉、听觉信号,人就可能觉察这些内脏器官的机能状态与矫正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由于人体器官的活动都受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所以反馈仪所显示的信息,不仅反映了生理状况,也反映了心理状态。通过有意识地改变心理状态(例如思想放松),通过医生的鼓励、强化,使生理变化朝着一定的目标方向改进;反馈仪能显示改进的进程,表示改进的反馈信号本身也是一种强化物,肯定和加强受训者的正确反应。生物反馈仪显示信息的功能,不仅起到了帮助人们“自我认识”的作用,还由于它建立了器官活动与大脑皮层之间的联系,进而提供了一个对内脏器官进行随意调节的工具。
迄今为止很多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性疾病或心理异常缺乏确切治疗手段,如儿童多动症、焦虑症、强迫症、失眠、习惯性抽搐、失眠等。而大脑生物反馈治疗却可以提供一个疗效较高的治疗手段。对某些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性疾病有较好的疗效,特别对失眠和多动症常能产生显着的效果。
大脑的高级功能是依靠其神经电生理过程实现的。大脑接受和处理信息都是按照一定的“动力规式”进行才可维持个体内环境的动态稳定。动力规式和先天遗传有关,但主要还是决定于后天,是生后在各类信息作用下产生和形成的。它对机体可以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
利用脑波生物反馈治疗是利用生物反馈原理训练和调动自我调节功能,使紊乱的大脑机能恢复正常。改换或消除“有害的”动力规式,维护或恢复“有益的”动力规式可以产生内环境新的稳定,维持了新的稳太,这是大脑生物反馈治疗的目的。大脑生物反馈不同于普通的生物反馈,后者的最后作用目标不是大脑而是具体的躯体器官。生物反馈等的影响却是需要经过大脑—→丘脑—→植物神经、内分泌……的过程。因此测量血压、测量皮温等植物神经功能指标,对大脑的生物反馈没有指导的意义。而要想以生物反馈通过治疗大脑再进一步治疗躯体性疾病却是困难的。

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调空中枢。意识内容、思维、感觉、运动根源于此,睡眠于醒觉主要是大脑的功能。
丘脑:感觉的转运总站。
中脑、桥脑、延脑:合成脑干,负责大脑与脊椎的神经冲动的双向传达。
丘脑下部:植物神经、生长、内分泌、体温、代谢等的调节中枢。
脑垂体:激素的调控中枢。
(a) 不同的神经结构尽管相互有密切的关联和联系,却各有相应的不同的功能。当发生功能异常时,首先是显示出该结构的功能的异常。
(b) 对大脑的生物反馈,是以解决大脑的功能性疾患为目标。
(c) 大脑以外神经结构引发的疾患如高血压、溃疡病、哮喘等,生物反馈的影响却是需要经过大脑—→丘脑—→植物神经、内分泌……的过程。因此测量血压、测量皮温等植物神经功能指标,对大脑的生物反馈没有指导的意义。而要想以生物反馈通过治疗大脑再进一步治疗躯体性疾病却是困难的。
清醒个体的大脑生物电在不同情况下其各项参数不同,依照其振荡的频率人为地区分为四个阶段。δ频段0.5-3.9Hz、θ频4.0-7.9Hz、α频段8.0-12.9Hz、β频段13.0-25.0Hz。δ和θ频段属于慢波,α频段出现于意识清醒闭目之时,β频段是意识清醒、睁眼注视、积极思维时可见的脑波。
大脑生物反馈治疗时出现的动化信息(刺激)由视、听觉接受传入大脑,主要引起脑电发生变化,α、β、δ和θ频段脑波由电极记录其变化,经前置放大器进入计算机特制的软件进行处理,影响大脑,又成为反馈信息再影响动画的画面,如此循环往复。最终达到改变被治疗者的神经心理过程,维护或恢复“有益的”动力规式产生内环境新的稳定,维持了新的稳太达到治疗疾病目的。
大脑生物反馈和一般生物反馈之最大不同是反馈的效应器官不是肌肉或内脏,而是大脑本身,即:动画—→大脑—→动画—→大脑……。
很多神经系统机能性疾病或心理异常,如儿童多动症、焦虑症、强迫症、失眠、抽动秽语综合症、习惯性抽搐、失眠等,都是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性疾患。而大脑生物反馈治疗却可以提供一个疗效较高的治疗手段。对某些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性疾病有较好的疗效,特别对失眠和多动症常能产生显着的效果。
从根本说来大脑生物反馈属于一种特殊的心理治疗,每次治疗均应注意对被治疗者宣讲治疗过程、要求和注意事项,保证被治疗者了解和重视,这对于提高大脑生物反馈的治疗效果是极为重要的。

(三)放松技术

放松技术是通过一定的训练,使患者学会精神上及躯体上放松的一种技术。是常用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也称为放松疗法或放松训练。放松训练在古代即已存在,特别是在一些宗教中,如佛教、基督教、犹太教、印度教、道教、神道教等均有放松训练成分,像佛教的坐禅、瑜伽等修行方法。放松训练有良好的抗应激效果,在进入放松状态时,表现为全身骨骼肌张力下降,呼吸频率和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并有四肢温暖、头脑清醒、心情轻松愉快、全身舒适的感觉。大多数研究结果认为放松训练通过神经、内分泌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可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从而达到增进心身健康和防病治病的目的。目前在科研临床工作中采用的放松训练方法很多,其中主要包括: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自主训练、意向控制训练、指导性想象训练、生物反馈训练等等。通过采用生物反馈训练的方法,患者可能更容易学会并掌握放松技术。生物反馈治疗常结合不同的放松方法进行训练,一般来说,治疗时采用一种放松方法,有时则采用多种放松方法相结合。除了常规地在治疗开始时把放松程序作为一种基本的步骤教给患者外,应该强调患者在治疗间隙期进行反复的练习,以便使他们能尽快掌握放松的技巧。
患者在治疗之前,要尽量放松,因为只有放松了,才会在生物反馈治疗中起到良好的作用,患者接受治疗时,就尽量使用一些加强自我控制的词或字来促进患者学习。进入训练室前,应该让患者从身心上放松,进入训练室后,先让患者平躺在躺椅上,闭上眼睛,这时,医生就要说一些提示的语言,让患者放松,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开始进行生物反馈治疗了。

(四)放松训练方法

放松训练的方法有很多种,在临床或科研中选择什么形式的放松训练,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放松训练的效果好,可能有的方法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有效的,但在某些特殊的个体中就不一定有效,因此,可针对不同的个体选择不同的方法;程序简单易操作,是一种有代表性的放松训练方法,能使某些人达到放松的目的等。
(1)舒缓流畅想象模式。在这种方法中,不涉及任何与紧张有关的指导语,而是直接指导和搜寻着进入放松阶段。给予一种流畅的、舒缓的,且富有一些想象的情景性语言。这种训练方法的特点是耗时少,大概只需要10-12min,是所有放松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特别适合于那些只需要几次训练的人,他们以前可能接受过自主放松、冥想或者相类似的训练,或者是他们的肌肉紧张水平相对较易于放松。
(2)紧张/放松模式。紧张/放松模式是一种直接放松方式,在训练过程中,不需要受训者有任何的想象。这种方法对那些不知如何控制肌肉紧张度的受训者特别有效,在放松他们的肌肉时需要帮助他们“启动开始”,或者说让他们通过肌肉的收缩与松弛来了解肌肉放松的感觉。
(3)系统放松模式。这是一种耗时较长、内容较全面的放松训练形式,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采用一种十分系统的、综合性的、完整的放松技术。
(4)简易自我放松程序。
①感觉到自我的存在:可采用咬紧牙关,绷紧颈部肌肉,发誓等方式来感觉自己的存在;
②对自己微笑,发自内心地说:“我感觉到我的身体僵硬、麻木”;
③深慢地呼吸,吸4次,呼4次;
④当第4次呼气时,让下颌变得松弛、下垂。

(五)生物反馈技术的应用

1、EEG脑电反馈训练治疗ADD/ADHD
(1) 了解儿童的行为表现和学习成绩,确定治疗对象的主要症状是活动过多还是学习能力低能。
(2)进行IVA-CPT或TOVA视觉与听觉的诊断,以及其他的如“翻手试验”,注意力稳定性测试等测试确定是多动症而不是精神发育迟滞。
(3)如有必要时测试脑电图的基础值。正电极(活电极)置于中央区,负极(参考电极)置于耳垂,测定单位时间的内的优势频率。选用生物反馈的脑电通道。(4) 训练的目标是抑制4-8Hz慢波活动,增加12-15Hz(感觉运动节律)、11-19Hz或者16-20Hz快波活动。开始时将优势频率阀定在11-19Hz,要受训者设法使反馈信号(视觉/听觉)出现;当受训者学会经常使11-19Hz频率出现后,对运动过多为主要的症状的儿童则训练增加11-15HzSMR节律,对学习低能为主要症状的儿童则训练其增加16-20Hz的β活动。(在训练ADHD时我们一般采用视觉反馈的形式对患者进行强化训练,我们视觉以富有个性,有吸引力、符合心理的动画为反馈目标,使患者与屏幕中的画面进行互动,并进行实时反馈,当患者达到预期的目标(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设定的阀值)时,计算机将会以分数的形式奖励患者(当分数达到奖励的分数时),家长或者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得分或者表现相应给其实物奖励。
2、肌电反馈训练治疗ADD/ADHD
(1)定肌电的基础值。电极置于额肌,医生向病人解释肌肉活动与视听反馈的联系,并作演示。然后要病人作各种肌肉运动,例如皱眉,要紧牙关,然后放松时肌电反馈仪信号的变化。休息2-3分钟后每30秒记录一次基础值,共8次,8次的均值即为肌电的基础值。
(2) 20分钟额肌放松训练,每次达到预定阈值给予强化、或给予筹码,待积蓄到一定的数量后,让儿童用筹码交换她/他所喜欢的奖品。如儿童不会放松,可以结合自体发生训练或渐进松弛训练。肌电基础值较低的儿童可进行手的升温训练。
3、脑电反馈训练治疗焦虑症
(1)脑电生物反馈用于治疗心理障碍是基于个体意识状态改变时所观察到的一些脑电活动的变化。当个体在沉思状态下表现出的一种高幅α波脑电变化.同时表现出一种深度的精神和躯体放松状态。根据这些观察结果,脑电生物反馈的目的集中在增加焦虑障碍患者的α波的活动。
(2)在为焦虑障碍患者进行脑电反馈训练的过程中,患者随时能获得一些有关他自己的脑电变化的信号,在获得这些信息的同时要求患者对脑电的某一方面进行调控, 对这一过程反复进行直到患者能改变他原来固有的脑电变化规律。但整个训练过程不能简单采取强制的手段,应当循序渐进的调整训练难度使之达到一种适合的程度。
通常,脑电生物反馈训练每个疗程约需要进行15次,如果病情严重的话也许训练的次数会更多。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只要患者完全掌握了反馈训练方法,能将脑电反馈指标持续地控制在恰当的范围。
训练时我们把电极放置于前额/或者Pz区(要用延长线定位活电极放置于Pz区,其参考电极夹在耳朵上。
4、肌电、脑电反馈治疗焦虑障碍
(1)肌电反馈仪实际上是一个肌电活动的记录和显示仪器。它通过电极将测得的肌电活动信号输入反馈仪,然后放大,整合成声、光或数字显示在显示器上,使我们能够监测到自己的肌肉活动及其细微的变化。这些变化通常是正常感觉意识不到的。通过反复的体验和学习之后,我们就能逐渐领略到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肌电活动可能升高,在什么的情况下肌电可以降低,于是就掌握了调节肌肉紧张度的方法。一旦具有了这种前所不能的控制能力,我们就能随心所欲地进入肌肉松弛状态,肌肉松弛可以有效地对抗紧张、焦虑。进行肌肉松弛训练时最好使用的训练部位是额部肌肉,因为此处是头部、颈部及肩部肌肉紧张时都可能累及到部位。同时额部肌电的高低还与人的焦虑紧张及注意不集中等症状有关。
脑电反馈仪也是如此它也是通过脑电的电极测者脑电活动信号经过编码器的编码加工处理,信号经前置放大器放大,以视觉听觉信号(柱型图、数字)方式呈现给患者。经研究表明当个体在沉思状态下表现出了一种高波幅的α波脑电波的活动,同时表现出一种深度的精神和躯体放松状态。根据这些观察结果,脑电生物反馈的目的集中在增加焦虑障碍患者α波活动。
(2)电极放置方位一般在脑电置于前额或者肌电置于小臂或身体的其它部位。
(3)此训练方式是EEG 、EMG两个同时进行训练,开始时先用肌电生物反馈仪教病人学会全身肌肉放松,以达到使病人抵抗焦虑的目的。电极放置的选择可以征求病人的意见,我们尽可能的做到使病人感到舒适为佳。要是病人能够使听觉反应信号变小,此时医生应变用“好”“对”“不错”等语言对病人进行鼓励、赞扬。但是如果出现不够理想的声音时,也不能用消极的言语,相反应该用,“慢慢来”“不着急”“你进行得很正常”等语言慢慢的进行指导。然后教他放松,做慢而长的深呼吸、按身体部位的顺序进行放松,或者根据当前的信息对病人的情况进行分析。如果病人肯定有所思的时候(注意分散),要用亲切的口吻劝他除掉杂念。
(4)用脑电监视肌电的变化,因为脑电与肌电是相互关联的,当患者置于放松状态时会出现α波,若训练达到成功则会出现θ波,如果患者昏昏入睡是θ波往向δ波。
(5)训练方式既可以采用连续式训练,也可采用断续式训练.连续式训练在20-30分钟 之内不间断放松训练,断续式训练是在全程20-30分钟之内,也可以把训练分成几个轮回,每轮回作4-5分钟之后休息1-2分钟.在休息的时候让病人闭上双眼原位不动,医生通过调节看生物反馈训练软件中暂停按钮,当过1-2分钟后发出信号让病人返回继续训练。

(六)大脑生物反馈注意事项

(1) 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让躯体肌肉放松,及精神状态放松。即任其自然,解除
焦虑患者习以为常。警觉过度与反应过度的身心状态。
(2) 心理要求处于此时此地的状态,既不对过去念念不忘,也不对将来忧心忡
忡,不要把思维集中在解决任何现实性问题上,而应任其无意志地自由漂浮。
(3) 松弛状态下可能出现一些暂时性的躯体感觉,如四肢沉重感、刺痛感、各
种分泌的增加、精神不振、漂浮感等,就应事先告知求治者,以免引起求治者不必要的恐慌和焦虑。

(七)大脑生物反馈临床应用

大脑生物反馈治疗仪即通过电子仪器将生物电活动放大并译成以视觉或听觉形式显示出来,经过多次以训练达到松弛、调节的作用。它根据波形同步及经络平衡原理,将特殊编制的声、光信号及低频电脉冲,分别作用于人体的耳、眼和相关经络穴位,利用声、光型号频率(节律)变化,影响、调节人体的生物电活动水平及兴奋水平,从而减轻焦虑紧张、缓解压力、控制疼痛、消除疲劳、激发学习记忆和创造能力。经国内各大医院数万人次的临床应用证明:该仪器改善脑功能的作用明显。对顽固性失眠、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等神经症、更年期综合症等一系列心身疾病都有独特疗效,作为脑中风后遗症、原发性高血压、考生考期综合症、小儿多动症的辅助治疗手段也有独到之处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治疗游戏
在医疗领域中,本软件能够治疗失眠、神经,儿童多动、抽动、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症、自闭症等症状。在此训练中,受训者通过其注意力使飞镖能够射到靶牌上去,以此来训练他们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减少注意转移,提高注意力。
注意力缺陷治疗游戏
很多有注意力缺陷的人难以在某一件事情上保持长久注意力,在这个游戏训练中,通过意志来使画中生物的颜色逐渐变化,尽可能长时间的集中于某一件事情来提高其注意力。
记忆力衰退治疗游戏
在这个游戏训练中,受训者要记住哪个编号的马是代表自己的,两匹马在奔跑的过程中不停的交换前后顺序,就靠受训者用思维来控制代表自己的马取得胜利,以此来提高学员的记忆力。
人际关系紧张、压力过重治疗游戏
在教育领域中,存在着人际关系紧张,生活适应障碍,考试、社交、学习压力重等情况,像猫鼠对打这类似的游戏,可以在游戏训练的过程让各种压力得到释放和缓解。
模拟运动项目训练
在我们公司的游戏训练软件中,还设有各种体育项目的模拟训练,持续注意力训练,肌肉系统训练以及运动心理训练,如棒球比赛,篮球比赛等。
心瘾依赖训练治疗
不仅如此,本软件系统在军事领域以及其他领域都能适用,如模拟野战军是训练,军人心理素质训练,军事团队配合训练以及心瘾依赖训练等方面,都设有各种适应于各种环境的训练治疗游戏。
在治疗过程中,所有的训练信息都会被存储,以便医生能够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以及能够方便将前后不同训练阶段的情况进行比较,以便随时观察治疗效果。
(二)心理量化评估诊断辅助系统
心理评估诊断辅助检测系统是我公司多媒体大脑生物反馈治疗仪附属的一个检测治疗功能,是一个综合性的心理测验。它对心理疾病缓解期的病人进行测试,反映的是被试者的个性心理特征,此时是人格测验,得分相对稳定。而对心理疾病发病期病人进行测试,反映的是病人心理症状,相当于症状量表,量表的得分会随症状的变化而改变。根据对量表得分结果的分析,结合反复的实践证明,它就能够比较好的区分正常人、神经症、精神病等,不过它难以进行更加详细的诊断和分类,只能辅助诊断。
1、此系统的主要功能
心理健康的检查:测查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睡眠、心理发育和性心理问题,以及抑郁、焦虑、偏执、癔病和酒药成瘾倾向等。可以广泛用于心理普查、心理保健和精神卫生领域。
2、它的主要特点
测量内容广泛,覆盖了心理活动、心理健康、兴趣爱好以及家庭观、道德观、宗教观和人生观等方面的内容;它的适用范围也很广泛,只要被试者合作,除智力障碍者以外,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正常人、轻度到中度心理障碍患者都可以使用。它通过不同的题目组合,产生不同的量表,检查效率高。
3、能达到的目的
通过对患者的心理评估诊断,可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根据此结果来制定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的最佳方案;同时也可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和个性特征,帮助其选择个人的发展方向和道路。这样就可以帮助医生更深入细致全面地了解被试者的内心世界,为进一步深入挖掘心理症状做引导,帮助医生对被试者的危险行为进行预测,有助于帮助患者及其家属认识疾病,尽早配合治疗。通过这种评估诊断还可以帮助被试者深入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有利于优化性格,适应社会。为心理障碍分类诊断,提供参考依据。被试者通过治疗能够使心理症状有所改善,从而获得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