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我国标准该如何发展?

楼主  收藏   举报   帖子创建时间:  2019-01-22 16:45 回复:5 关注量:103
导读:11月28日,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题为《积极推进实施标准化战略》,文章指出:标准化的理念和方法在各个领域的实践应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标准引领时代进步”。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系统推进经济建设、文化发展、生态文明、社会治理和政府管理等方面标准化工作,助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需注重以下六个方面。

加强标准化战略理论研究



战略理论是标准化发展的重要基石。加强标准化政策措施的研究,全面总结国内外标准化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方法,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时代任务,探索标准化支撑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政策措施体系。加强标准化基本原理研究,探索标准化发展规律、现实需要,围绕标准体系优化、标准制定水平提升、标准实施效率提高、标准化机构建设和职能定位等重大课题,加快形成一批标准化科研成果,推进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和发展。推进具体标准的基础研究,提高每一项标准的适用性、先进性,提高中国标准的整体质量水平。

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



全面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构建新型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是实施标准化战略的内生动力。当前,标准化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果,进入了深水期、攻坚期,要加大力度,确保进度,及时完成各项改革任务。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废止一批、转化一批、整合一批、修订一批,并研究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强化强制性标准的实施和评估,逐步建立强制性标准管理制度。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尽快完成现行推荐性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集中复审,分年度对滞后老化的标准进行修订,加大对新立项的标准审查、评估力度,缩短制修订周期,提升标准质量和水平。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实施好《关于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的指导意见》,完善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努力营造团体标准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推动和规范团体标准发展,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放开搞活企业标准,升级完善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开展以随机检查、比对评估为主,事中事后监管,将标准实施情况纳入质量信用记录,鼓励第三方发布企业标准关键指标排行榜,培育一批企业标准领跑者。推进整合绿色产品标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统一绿色产品内涵和评价方法,创新绿色产品评价标准供给机制,加快构建绿色产品评价标准体系,发布和实施统一的绿色产品评价标准清单,引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

推进实施“标准化+”行动



实施“标准化+”行动,是建立健全我国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与实践工作,是推进标准化战略落地生根的重要抓手。一是推进实施“标准化+现代农业”,重点围绕农业信息和物流标准化、农业基础设施标准化、农产品安全标准化,建立农业标准化区域和服务推广平台,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农业标准化工作。二是推进实施“标准化+先进制造”,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颁布的《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努力提升工业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标准化和质量水平。三是推进实施“标准化+消费升级”,按照国务院办公厅《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的要求,建立消费品国际标准比对与报告制度,实施国内外标准接轨工程,推动内外销的产品“同线同标同质”,提升内外销产品标准一致性水平。四是推进实施“标准化+科技创新”,推进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探索建立标准“领跑者”制度,不断完善标准奖励激励机制,推动标准与科技协同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成果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进程。五是推进实施“标准化+生态文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组织实施节能减排标准化工程,继续实施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加快“绿色标准”研制推广。六是推进实施“标准化+公共服务”,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工程,加强政务服务标准的制定实施,以标准化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规范化。七是推进实施“标准化+社会治理”,与国务院审改办、中央综治办、民政部、国家审计署等部门,协力推进全国行政审批标准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标准化、养老标准化、审计标准化等工作,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加大标准国际化工作力度



以第39届ISO大会在我国的成功举办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同世界各国的标准合作,加强交流互鉴,共同完善国际标准体系。落实好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深化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化合作,完善沟通交流机制,加快中国标准“走出去”步伐,促进重点领域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治理,在我国优势、特色领域,加大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力度,加强与主要贸易国标准协调与互认,加快中国标准外文版翻译工作。继续加大国际标准转化力度,积极开展中外标准比对,加快提升中外标准一致性程度。

加快标准化法治建设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布局中,标准是法律法规的技术依据和重要补充,加强标准化工作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同时,标准化工作也需要依法开展,特别是要把标准化改革的成果纳入法治轨道。加强标准化法的修订工作,按照改革的要求,齐心协力、顾全大局,共同推动修法进程。在此基础上,推进各地的标准化立法工作,创新各地标准化工作机制,推进完善标准化工作体系。此外,还要完善标准化的部门规章,加强标准化法与其它法律法规的统筹协调,建立比较完备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法制体系。

打造标准化人才队伍



人才是实施标准化战略的基础性支撑。推进标准化学历教育,加强标准化学科建设,组织开展标准教材的编写,构建标准化人才教育平台。强化标准化智库建设,建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吸纳国内外顶尖的研究人员参加,充分发挥好标准化智库作用。着力培养标准化管理人才,形成标准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企业标准化管理队伍,把标准化应用到社会治理、经营管理、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大力培育标准化科研人才,加强国家、地方、行业标准化技术机构建设,发挥标准化创新基地孵化功能,使更多科研人才投入到标准化工作中去。加强标准化技工人才队伍建设,把标准化理念融入工匠精神,提高一线工人标准化知识水平,为企业标准化工作提供人才支持。选拔培养一批懂标准、懂业务、懂外语的国际标准化人才,更多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工作,在国际标准化领域更多发出中国声音。广泛开展标准化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在全社会形成学标准、懂标准、守标准、用标准的良好风尚。
作者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 田世宏
  • skytoboo 2017-02-20 17:32
    #1

    中文有点不好就是容易假大空,如果翻译成英文楼上的大段内容写不出几个字。

  • 穿越时空 2017-02-21 09:02
    #2

    感觉空话多,没什么硬指标,其实感觉很多国际上的先进标准直接翻译后修改一下就可以用作中国国标.

  • yy_0324 2017-03-01 15:32
    #3

    学习——我国标准该如何发展的策略!

  • en_liujingyu 2017-12-20 16:35
    #4

    作为高层领导,不可能把具体工作讲得很细,高层领导的职责是决策,指出方向、政策、原则、目标,提出我国标准该如何发展的策略。作为从事标准化工作的人员就应该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研究如何落实,制定出具体措施并加以实施。

  • senke 2017-12-20 19:38
    #5

    这是高层三设计,指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