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客
收藏 | 举报 2017-10-02 21:52   关注:239   回答:4

射频能是什么?...

已解决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 2024-05-07 23:56
射频能是什么?

我来回答
  • 游客
举报 2017-10-08 20:32
射频(RF)是Radio Frequency的缩写,表示可以辐射到空间的电磁频率,频率范围从300KHz~300GHz之间。射频简称RF射频就是射频电流,它是一种高频交流变化电磁波的简称。每秒变化小于1000次的交流电称为低频电流,大于10000次的称为高频电流,而射频就是这样一种高频电流。高频(大于10K);射频(300K-300G)是高频的较高频段;微波频段(300M-300G)又是射频的较高频段。
  在电子学理论中,电流流过导体,导体周围会形成磁场;交变电流通过导体,导体周围会形成交变的电磁场,称为电磁波。在电磁波频率低于100khz时,电磁波会被地表吸收,不能形成有效的传输,但电磁波频率高于100kHz时,电磁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并经大气层外缘的电离层反射,形成远距离传输能力,我们把具有远距离传输能力的高频电磁波称为射频;射频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中被广泛使用,有线电视系统就是采用射频传输方式。
  • 游客
举报 2017-10-04 07:35
射频(RF)是Radio Frequency的缩写,表示可以辐射到空间的电磁频率,频率范围从300KHz~30GHz之间。射频简称RF射频就是射频电流,它是一种高频交流变化电磁波的简称。每秒变化小于1000次的交流电称为低频电流,大于10000次的称为高频电流,而射频就是这样一种高频电流。

  射频即Radio Frequency,通常缩写为RF。表示可以辐射到空间的电磁频率,频率范围从300KHz~30GHz之间。射频简称RF射频就是射频电流,它是一种高频交流变化电磁波的简称。每秒变化小于1000次的交流电称为低频电流,大于10000次的称为高频电流,而射频就是这样一种高频电流。有线电视系统就是采用射频传输方式。 在电子学理论中,电流流过导体,导体周围会形成磁场;交变电流通过导体,导体周围会形成交变的电磁场,称为电磁波。在电磁波频率低于100khz时,电磁波会被地表吸收,不能形成有效的传输,但电磁波频率高于100khz时,电磁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并经大气层外缘的电离层反射,形成远距离传输能力,我们把具有远距离传输能力的高频电磁波称为射频,射频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中被广泛使用。

  射频技术的分类

  自动识别技术
  自动设备识别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发展很快的一项新技术, 英文名称为 Automatic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简称AEI。 该项技术的基本思想是通过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人们对各类物体或设备(人员、物品)在不同状态(移动、静止或恶劣环境)下的自动识别和管理。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自动识别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光学技术和无线电技术两个方面。其中光学技术中普遍应用的产品有:条形码和摄像两大类。这两类产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已为人们所熟知。比如:条形码用于商品管理,摄像用于抓拍违章车辆等。

  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依其采用的频率不同可分为低频系统和高频系统两大类;根据电子标签内是否装有电池为其供电,又可将其分为有源系统和无源系统两大类;从电子标签内保存的信息注入的方式可将其分为集成电路固化式、现场有线改写式和现场无线改写式三大类;根据读取电子标签数据的技术实现手段,可将其分为广播发射式、倍频式和反射调制式三大类。
  1.低频系统一般指其工作频率小于30MHz,典型的工作频率有:125KHz、225KHz、13.56MHz等,这些频点应用的射频识别系统一般都有相应的国际标准予以支持。其基本特点是电子标签的成本较低、标签内保存的数据量较少、阅读距离较短(无源情况,典型阅读距离为10cm)电子标签外形多样(卡状、环状、钮扣状、笔状)、阅读天线方向性不强等。
  2.高频系统一般指其工作频率大于400MHz,典型的工作频段有:915MHz、2450MHz、5800MHz等。高频系统在这些频段上也有众多的国际标准予以支持。高频系统的基本特点是电子标签及阅读器成本均较高、标签内保存的数据量较大、阅读距离较远(可达几米至十几米),适应物体高速运动性能好、外形一般为卡状、阅读天线及电子标签天线均有较强的方向性。
  3.有源电子标签内装有电池,一般具有较远的阅读距离,不足之处是电池的寿命有限(3~10年);无源电子标签内无电池,它接收到阅读器(读出装置)发出的微波信号后,将部分微波能量转化为直流电供自己工作,一般可做到免维护。相比有源系统,无源系统在阅读距离及适应物体运动速度方面略有限制。

  射频在医学上的应用

  什么是射频除皱
  是一种非侵入式的治疗方式,是目前一个最为安全,最有效果的美容去皱方法之一。

  射频除皱的原理
  射频波穿透表皮基底黑色素细胞的屏障,使真皮层胶原纤维加热至55℃-65℃,胶原纤维收缩,使松弛的皮肤皱纹被拉紧,从而达到美容去皱的目的。

  射频除皱特点
  特点1:高效,实验证明,射频除皱能有效刺激胶原蛋白重组,紧致肌肤、减少皱纹,治疗后满意度较高。
  特点2:安全,射频除皱系统能保护表皮层,达到即安全又高效的满意效果,比其它非侵入式的治疗安全性更高。此外,治疗后没有恢复期,患者可以立即恢复日常作息,免去了其它治疗后所必须的注意事项。
  特点3:持久,治疗后,因新生的胶原蛋白一直延续不断产生,皮肤天天都会有改善。且会在4—6个月左右达到更加显著,令人满意的效果。

  射频消融
  射频是指无线电频率,但它不属于无线电通信中波段的划分,因为在这样的频率范围内辐射性能很低,故通讯设备中较少采用,面对生物体的作用主要是热效应。当射频的电流频率高到一定值时( >100kHz),引起组织内带电荷的离子运动即摩擦生热(60~100℃)。射频消融设备常用的频率为200~500kHz,输出功率100 ~400W。

  组成部分
  所有射频热消融垂堑均由电发生器、测控单元、电极针、皮肤电极和计算机五部分组成。该系统组成一闭合环路,将电极针与患者皮肤电极相连。测控单元是通过监控肿瘤组织的阻抗、温度等参数的变化,自动调节射频消融的输出功率,使肿瘤组织快速产生大范围的凝固性坏死。消融电极是射频消融仪器的核心部件,因为它直接影响凝固坏死的大小和形状。理想的凝固区形状应为球形或扁球形。在B超或CT的引导下将多针电极直接刺人病变组织肿块内,射频电极针可使组织内温度超过60℃,细胞死亡,产生坏死区域;如局部的组织温度超过100℃,肿瘤组织和围绕器官的实质发生凝固坏死,治疗时可产生一个很大的球形凝固坏死区,凝固坏死区之外还有43~60℃的热疗区,在此区域内,癌细胞可被杀死,而正常细胞可恢复。

  射频消融治疗的原理:
  射频简介
  射频是一种频率达到每秒15万次的高频振动。人体是由许多有机和无机物质构成的复杂结构,体液中含有大量的电介质,如离子、水、胶体微粒等,人体主要依靠离子移动传导电流。在高频交流电的作用下,离子的浓度变化方向随电流方向为正负半周往返变化。在高频振荡下,两电极之间的离子沿电力线方向快速运动,由移动状态逐渐变为振动状态。由于各种离子的大小、质量、电荷及移动速度不同,离子相互磨擦并与其它微粒相碰撞而产生生物热作用。由于肿瘤散热差,使肿瘤组织温度高于其邻近正常组织,加上癌细胞对高热敏感,高热能杀灭癌细胞,而副作用不发生。
  热效应
  具有消融和切割功能的射频治疗仪的治疗机理主要为热效应。射频波本质上是特定范围内的电磁波。目前医用射频大多采用200KHz - 750KHz的频率。(内镜)射频治疗仪工作频率为400KHz。当射频电流流经人体组织时,因电磁场的快速变化使得细胞内的正、负离子快速运动,于是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细胞内的其它分子、离子等的摩擦使病变部位升温,致使细胞内外水分蒸发、干燥、固缩脱落以致无菌性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射频消融的治疗过程
  局麻下将3~4根电极导管经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送入冠状静脉窦、高位右心房及希氏束、右心室等部位,刺激心房和心室诱发与临床一致的心动过速,定位心动过速起源点,然后将消融用的电极导管送达已定位的起源点并与体外的射频发生器相连。放电后重复电生理检查,若不能诱发心动过速且临床随访无发作,则说明消融成功。

  射频消融治疗的适应症:
  1、实体瘤
  将射频发生器产生的射频,在B超引导下定点发射到子宫肌瘤中心,使肌瘤加热至60℃以上,最后脱水、凝固、变性、坏死,以后逐渐被机体吸收排出体外,达到不用开刀消除子宫肌瘤、保留子宫的目的。 射频生物热效应使子宫肌瘤发生如下作用 1)肌瘤细胞死亡;2)血管损伤和闭锁血供;3)肌瘤内的神经破坏;4)pH值下降;5)激素受体被破坏;6)免疫系统特别使吞噬系统被激活,最后瘤体达到自行缩小、消失。
  2、常见的妇科疾病
  射频生物热效应使子宫内膜发生如下作用:在凝刮子宫内膜同时,消融基底层到2~3mm的浅基层,使其脱落排出,从而达到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目的,对子宫肌层结构及卵巢功能无影响。 因射频消融术是在B超的全程引导下完成,术中直观易察,不需开腹,不会切除任何正常组织,从而完整的保留了子宫与盆腔结构的完整性。是妇科微创史中又一新的突破。 射频消融除了能有效地消除肌瘤外,还可运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宫颈糜烂、尖锐湿疣等疾病,经过多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射频消融在妇科方面所表现的效果是极为理想的,据临床数据表明,当子宫肌(腺)瘤≤5CM时,一次性治愈率达97.83%;子宫出血时的一次性治愈率达91.58%。宫颈糜烂的治愈率为:97.03%。
  3、根治心律失常
  心脏用射频消融治疗仪心导管射频消融是通过心导管将射频电流(一种高频电磁波)引入心脏内以消融特定部位的局部心肌细胞以融断折返环路或消除异常病灶而治疗心律失常的一种方法。是一种可以达到根治心律失常的方法。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根治快速心律失常诞生于20世纪的80年代中期,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初引进此项技术,目前在全国各大医院均已开展此项技术,已累计完成手术例数数以万计。成千上万的原来深受心动过速之苦的患者彻底摆脱疾病之苦,恢复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
  最广泛为医患双方接受的新技术
  可以说射频消融术是迄今发展最迅速,最广泛为医患双方接受的新技术。目前射频消融术技术上已相当成熟,适应症已从当初的单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主要是房室旁路,房室结双径路),发展到特发性室速,频发的室性早搏,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房颤等。对于常见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的成功率可达95%以上,术后复发率1-3%。

  心导管射频消融是如何进行的?
  首先经过穿刺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和双侧股静脉送入心导管电极行电生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所需消融的病灶所在的部位。然后选用特制的大头消融导管到达病灶部位,短时间内发射射频电流,电流功率一般为20-30瓦,射频电流接触到心肌组织后产生局部的相对高温,从而使局部心肌组织干燥坏死,坏死的心肌组织不再起到传导电信号作用,因而心律失常得以根治。射频电流对心肌局部造成损伤非常局限,约3-4毫米直径范围及深度,不会影响心脏功能。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消融成功即结束手术。手术是在局麻状态下进行,病人在整个手术中都是清醒的,随时可将自已的感受告诉医生。手术完成后,大部分病人在第二天就可以下地活动,一般两到三天就可以出院目前用该技术可治疗的疾病包括:预激综合征和房室结双经路引起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扑和房颤、室性心动过速及房性心动过速。其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根治率可达90%以上,室性心动过速的治愈率约在50%左右。房性心动过速、房扑及房颤的射频消融正在临床试验阶段。 4、肿瘤经皮射频消融治疗是在影像学(CT、B超等)导向下,使用射频热效应引起组织凝固性坏死而达到切除肿瘤的目的,目前已在众多的姑息疗法中成为新的热点。该技术的主要作用原理为弹头发出中高频率的射频波(460k Hz),能激发组织细胞进行等离子震荡,离子相互撞击产生热量,达到80-100℃,可有效快速地杀死局部肿瘤细胞,同时可使肿瘤周围的血管组织凝同凝固形成一个反应带,使之不能继续向肿瘤供血和有利于防止肿瘤转移。 整个治疗过程是在电脑控制于电视屏幕监视下进行,集束电极发出的射频波一次可使组织凝同性坏死范围(灭活肿瘤区)达5cm×5cm×5cm,是一种最先进的杀伤肿瘤较多而损害机体较轻的“导向治疗方法”和微创的肿瘤切除治疗方法。

  多极射频肿瘤消融术
  概述
  是近年兴起的实体肿瘤的微创治疗新技术,能使患者免除开刀之苦,与传统治疗相比具有疗效高、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无后遗症、无风险、适应症广等优点,国内外专家誉为绿色治疗技术。肿瘤细胞对热的耐受能力比正常细胞差,局部加温至39-40℃可使癌细胞停止分裂,达41-42℃时可致癌细胞死亡或引起其DNA损伤,49℃以上发生不可逆的细胞损伤。集束电极射频电极发出高频率射频波,激发组织细胞进行等离子震荡,所产生的热量可使局部温度达到90℃以上,从而快速有效地杀死肿瘤细胞。

  原理
  该技术的原理是在CT 、彩色B超的引导下,将多极子母针消融电极准确刺入肿瘤部位,射频消融仪在电子计算机控制下将射频脉冲能量通过多极针传导到肿瘤组织中,使肿瘤组织产生局部高温(70 ℃ -95 ℃),从而达到使肿瘤组织及其邻近的可能被扩散的组织凝固坏死的目的,坏死组织在原位被机化或吸收。

  适应症:
  射频消融术可用于人体器官良、恶性实体肿瘤,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肝癌、肺癌、乳腺癌。原发性肿瘤、转移性肿瘤、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肿瘤、手术中探查发现不能完全切除的肿瘤、不能承受放疗化疗的肿瘤患者,均可接受射频消融治疗。

  治疗过程简单
  治疗在局麻下进行,治疗时间约1-2小时,患者可一边听音乐看电视,一边接受肿瘤消融治疗,安全系数较高,比较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其费用低、痛苦小、恢复较快,术后观察 1-3 天可出院。结合化疗或放射治疗,可达到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减轻患者痛苦的目的。

  射频消融发展的历史
  射频消融发展的历史很久,因此技术也经过了不断的完善和成熟,疗效确切。射频消融针从最初的单极发展到了多极,单极的有效消融范围小,对于大肿瘤效果差,因此才有现在的集束多极针。经研究证明,如果用直径4cm球形损毁灶治疗一个直径7cm的肿瘤,需要22个点才能完整地覆盖(实际操作困难)。用直径5cm球形损毁灶,也需要12个点。针对这种情况,美国RITA公司已经开发出针对不同大小肿瘤的系列射频针。 根据肿瘤大小选择个体化的射频消融针直径3cm以下的肿瘤可以选择第一代伞状多极针或单极针,但由于受温度传导影响,各种单极针损毁灶体积较小,3cm以上较大肿瘤损毁将不彻底,即使对肿瘤进行单极针分次多点损毁,也不能完全覆盖, 对患者正常肺组织损伤也较大。直径3cm至5cm的肿瘤应选择二代多极针美国RITA公司研发的二代锚状多极针一次最大消融直径达5cm以上,因此适合5cm以下的所有肿瘤。直径5cm至7cm以上的肿瘤应选择最新第三代超级针经研究证明,如果用直径4cm球形损毁灶治疗一个直径7cm的肿瘤,需要22个点才能完整地覆盖(实际操作困难)。用直径5cm球形损毁灶,也需要12个点。美国RITA公司最新研发第三代超级多极针,一次消融直径达7cm以上,并使用了特殊注射泵,使热传导更快更均匀,治疗时间大幅缩短,治疗大肿瘤效果更确切,病人更轻松 一般采用局麻,CT扫描定位,按测定的距离和角度对肿瘤进行(经皮)穿刺,将电极针刺入肿瘤中心后,展开电极,开始进行射频消融。

  射频消融治疗适合三岁以后进行
  射频消融治疗,是通过血管穿刺,将电极导管送到心脏腔内特定部位,寻找心脏的异常传导路径,或者异位起搏点的位置,精细标测后放电消融。通常,当一天中早搏次数大于1万,病变的位置又便于导管操作时,可以选择射频消融治疗。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通常也需要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其特点是心跳突然加速,心率每分钟可高达180—300次,除射频消融术外,无其他根治方法。 心律失常可能会持续存在很长时间,例如早搏,多数会存在七八年,甚至十余年,预激综合征将终生存在。严重的心律失常发作时,孩子活动受限、生活质量差,如果反复发作,长时间以后会造成心脏扩大、心功能下降,应该尽早治疗。 有些心律失常,如早搏,药物不能缩短病程,只是缓解症状。况且药物是有毒性的,如果一直用药,孩子得不偿失。因此,只有当心律失常影响到孩子的生活质量、身体状况时,才用药治疗,在合适的情况下也可采用射频消融治疗。 但是,由于小儿具有血管细、心脏小等特点,实施射频消融术难度高、风险大,因此需要慎重选择。对于3岁以下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儿,尽量先采取药物治疗,3岁以上可以考虑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展开
  • 游客
举报 2017-10-14 11:15
电路电流都是有能量的,射频也不例外,射频能就是射频流的能量.
  • 游客
举报 2017-10-05 14:44
是一种现代自动化输入技术,广泛用于产品的管理系统中